|
科研成果时间:2019-04-23 浙医二院皮肤科长期从事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的科学研究工作,在银屑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治疗的探索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工作。我们的研究首先发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MolMed, 2006; BBRC, 2006),其高表达是银屑病过度增殖的基础之一(JCMM,2008)。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受体的抗体治疗或NB-UVB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银屑病患者病情(DiscovMed, 2014; JID Symp Proc, 2015; IJBCB, 2012)。另外,我们还发现,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分布发生改变,而糖皮质激素可以逆转这种改变,从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CMLS,2013)。我们还首次提出,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处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II型中间型,可以被诱导向间充质细胞分化;而诱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向正常上皮分化,可能对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发挥作用(OpenBiology, 2015)。我们还发现了PTTG1及Involucrin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DiscovMed, 2014; CBB, 2013)。十多年来对银屑病的科学研究,使我们对银屑病的发病及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正是基于对银屑病研究的杰出贡献,我科郑敏教授当选为国际银屑病联盟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银屑病联合协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我们同时非常重视罕见病与皮肤病罕见表现的研究。我科率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报道了一例泛发性皮肤真菌感染的病例,受到广泛的关注。此后,我们又在JAMA上报道了罕见的皮肤组织细胞增生病一例。同时,我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加拿大医学杂志CMAJ、临床传染病杂志CID、欧洲皮肤病杂志EJD、国际皮肤病杂志IJD等报道了多例疑难复杂重症皮肤病,这些都与我科长期重视疑难危重复杂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分不开的。 正是基于我科在银屑病临床和研究中的优异工作,我们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银屑病研究11项,青年基金3项。另外,毛囊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2项。同时,我科还承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支持,以及中华医学会多项基金的资助。正是在这些基金的资助下,进一步推动了临床治疗的进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浙二医院皮肤科全体同仁,期望能在国家各类基金的支持下,做出更好的研究,为临床服务,为病人服务,开辟银屑病治疗的新局面。 |